马克思主义学院五年回眸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4-04-24浏览次数:16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作为学校的独立二级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5年9月,是全国高职院校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省省委宣传部确定的高职院校唯一一所重点马院,浙江省唯一设在高职院校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浙江省唯一设在高职院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1个第一、3个唯一)。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是浙江省内唯一一所担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浙江省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的高职院校,2021年入选浙江省第二批高校智慧思政特色应用试点单位。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邀请多名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担任我院客座教授,积极搭建各层级学术交流平台,每年主办面向全国、全省高职院校师生的各类学术会议,2016年至今连续8年主办全国高职高专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院长论坛。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走出去”与“引进来”的过程中,充分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具体建设成果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砥砺培根铸魂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承载新时代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初心使命。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直属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发挥在政治引领、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等方面的主体作用,依托“三会一课”、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等,以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支委充分发挥协助作用;通过凝聚专业资源和师生力量,党员率先,全员参与,形成“书记牵头、制度依托、整合资源、齐抓共促”的运转机制。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团队。支部现有党员教职工31名,党员中副高及以上职称10人,博士11人、硕士20人。设有国家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2个,校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7个。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2人,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1人。学院建有“党员微信群”1个,“金马先声”微信公众号1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读会”理论研究型学生社团1个。直属党支部获第三批全省高校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对象——样板支部立项。

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积极探索基于类型教育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学院立足类型教育这一精准定位,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两条主线,在学情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持续实施和深化专题教学改革,系统实施“系统设计、师生同修、专题定制、线上线下、立体实践”整体工程,着力锻造有思想、有品质、有温度、有特色的思政“金课”。

二、坚持以赛促教,取得累累硕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工作始终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严格执行学校和教务处在教学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运行,保证了教学运行稳定有序。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持续深化专题教学改革。博士和高职称教师领衔专题教学团队,负责组织集体备课、课件制作、教案编写、教学协调等相关教学工作。

学院教师先后获得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一等奖1项,教育部“一省一策”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全国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各2项,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浙江省微党课大赛一等奖2项,浙江省思政课教学共享资源征集评比中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浙江省思政微课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若干;学校“金院好课堂”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学院建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德育精品选修课程、省级在线精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各1项,“金马先声”理论宣讲工作室获浙江省基层理论成绩突出集体。3门课程入选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建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次,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次,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次。

三、加强理论研究,科研业绩名列前茅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育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浙江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设有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2个,校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7个,全国高职院校首个民生工作室,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1人。

学院坚持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科研成果一直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主持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项,主持省哲社、省教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4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重要刊物转载,决策咨询报告获中央领导批示1次,省领导批示2次。科研成果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充分彰显学院雄厚的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

四、聚力文化建设,理论宣讲“声”入人心

我院多名教师担任浙江省青年讲师团成员、杭州市钱塘区党史宣讲团讲师,近几年来在高校、基础教育系统、基层政府等开展党史宣讲数十场。近年以来,牛涛教授主持的“金马先声”理论宣讲工作室入选首批浙江省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全省仅32家,其中高校系统仅5家入选。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深入基层宣讲多达40余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先后累计校内外宣讲近20余场。2023年,马克思主义学院金马先声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接受省委宣传部委托,分别与金华市委宣传部、衢州市委宣传部、桐庐县委宣传部等开展全省理论宣讲骨干培训5场,面向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机电职业学院等高校全体党员干部、杭州市钱塘区教育系统等开展理论宣讲讲座50余场,为浙江省、青海省、贵州省司法(监狱)系统进行主题教育专题讲座6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院坚持开发线上教学资源、拓展线上教学渠道与整合网络文化资源相统一,及时更新和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制作专题微课充实和深化教学内容。2020年疫情暴爆发以来,我院组织多名教师拍摄制作了思政战疫小课堂系列微课,全部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并发布,发挥了良好的教育宣传效果。

五、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从校内到校外,联通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和校外实践三个课堂,组织师生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观察走访活动,形成了由“一次课前演讲、一份课堂活动总结、一次社会实践、一次知识竞赛、一篇读书心得”组成的“五个一”过程性考核机制;依托学生理论学习社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读会”,积极开展“革命旧址讲新课”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在与南湖革命纪念馆等7家单位签署合作共建思政实践基地协议的原有基础上,后续又新增了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等多家实践基地,并与湖州市长兴县多个村镇签订了理论宣讲实践基地。2023年,同浙江时代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协议,共建智慧党建基地,同时与浙江电影集团签署思政实践教学和理论宣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3场。与杭州桐庐莪山乡志心书院签订共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积极开展共建工作,合作开展培训业务数百人次。与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暑假期间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农村等基层一线开展反范邪教宣传和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宣讲,先后被新浪网、腾讯网、现代职教网、浙江工人日报等十余家媒体报道。“星火反邪者”暑期社会实践团获2023年浙江省高校反邪教暑期社会实践二等奖。2名教师、5名学生分获浙江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个人。

学院通过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社会课堂中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近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浙江省多所中职、初中、高中、小学、革命纪念馆、企业等签订了大中小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实践研修基地,极大地拓展了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有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综上,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秉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聚焦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不断发挥思政课程对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聚焦理论科研,坚持以科研促教学;聚焦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聚焦教学比赛,形成青年教师人人参与、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聚焦理论宣讲,更好服务社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而不懈奋斗。